50位藏族工人手執石夯,在勞動時此起彼伏地唱著歌,從早8點到晚6點不間斷勞作18天,只為把石子狀的“阿嘎”打成平地。最近,世園會西藏園搭建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,藏域最為神秘的建筑工藝之一——“打阿嘎”正在北京世園會西藏園搭建過程中完整呈現。
走進西藏園主體建筑里,只見藏族工人們手執石夯,一邊此起彼伏地唱著歌,一邊用手中的工具夯打著腳下的碎石和泥土,歌聲統一著步調,木棒夯土的聲音是節奏,一輪又一輪地合唱著。笑容洋溢在每個藏族工人臉上,儼然一場藝術化的詩意勞作場景。
“打阿嘎”被稱為“西藏傳統工地上的舞蹈”,是一種藏族屋頂或是屋內地面地坪的修筑方法。利用當地特有的被稱之為“阿嘎土”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、蜂蜜、酥油等,混合后鋪于地面地坪或屋頂,再以人工反復夯打使之地面地坪、屋頂堅實、平滑、不滲漏水。經過千錘百煉地“打阿嘎”,屋頂能夠更加堅固,隔熱并且防水。地面地坪則非常平滑,類似于內地建筑中地面地坪所使用的“水磨石”“大理石”等。工人們“打阿嘎”時所唱的歌詞比較簡單,大多以反映生活場景和贊美勞動為主,內容和旋律則有別于西藏傳統的長調,是為了在勞動中能有均勻速度而自然產生的。
建筑師傅說,“打阿嘎”的工具是硬度較高的芝麻石,這種芝麻石在藏區具有較高的實用性。西藏園的建筑師傅介紹,最終平坦地面地坪是由三層“阿嘎”打成,底端一層是由形狀最大的“阿嘎”石塊打成,中間層是由中等大小的“阿嘎”石塊打成,最上面一層是粉狀“阿嘎”土。
“打阿嘎”只是修建地面地坪第一步,將“阿嘎”打平后,為了讓地面地坪變得光滑,還需要用布擦、用被樹皮浸泡過的水淋、再用一種特質液體抹、用紅布反復擦等幾個關鍵步驟。最終修建的地面地坪稍帶淺紅色,其質地和色澤會與藏區寺廟、宮殿一致。
在西藏園的建設過程中,不僅“打阿嘎”的修筑工藝來自西藏,建筑所使用的多種原料也是從西藏運來的,包括木材、石頭,還有獨特的建筑材料——白瑪草。
白瑪草生長于西藏高寒地區的灌木叢,質地堅硬,把它們捆扎成束,裁剪涂顏料后用在房屋最頂層墻的外側,冬季保暖,夏季涼快。在藏區,只有宮殿和寺廟才能使用白瑪草,普通百姓家中是不能使用的。白瑪草作為北京世園會西藏園的建筑組成部分,相信會讓游人真切地體驗到濃郁的西藏風情。
除了這些西藏原汁原味的建筑原料,用于壁畫涂繪的顏料也來源于西藏。7位多次參與西藏寺廟和古建筑壁畫工作的壁畫師,在這里開啟了壁畫繪制工作。
“阿嘎、芝麻石、白瑪草等都是大地的精華,也是高原文明的載體。希望通過這些,讓來世園會的世界友人感受到藏族人內心對生活的愛和熱忱?!毕嚓P負責人說。